Search

我想寫一個所有的商學院的教授和研究生都不會(屑)寫的小案例。

有關於中午吃的海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我想寫一個所有的商學院的教授和研究生都不會(屑)寫的小案例。

有關於中午吃的海南雞飯便當。

這家的海南雞飯疫情後在台北市南京東路附近的辦公大樓騎樓販賣(這是攤販,店家狀況不同處理態度也不同,再次囉嗦提醒一下)。

很陽春對不對?

沒有菜。只有幾塊雞腿肉。

因為我能夠出去買便當的時間比較晚,所以我常常買到最後一個便當。

「這一個⋯只要$50!可以嗎?」他有點結巴的說。「因為沒有菜⋯只有肉⋯」

後面說了一個很牽強的沒有菜的理由。不過我沒有聽完⋯就說:「好!沒問題」

當然美中不足,不過我還是很高興的把鮮嫩多汁的雞腿肉吃掉!

我猜,這個人應該就是老闆丶出資人,並不是一個拿鐘點費的。所以他很關心是不是可以全部賣掉,就算是殘缺的這一盒。做小本生意不能浪費任何食材,應該是裝便當裝到後來,菜沒了。總是不能剛好match⋯

$50 ,能賺還是要賺。否則在經濟學它會變成庫存,賞味期限很短的庫存,會計上一定要打掉⋯⋯現金計為零。

答案是不賣白不賣。

(其實所有商品都是有期限的,如果大家跟這個販賣者一樣懂就好了,我曾經遇到保養品老闆,明明期限只剩下半年,她還捨不得出清。一直要堅持著七折價格販賣,我跟她說大概只有二折以內才可能賣得出去,她心痛,不願意。

最後怎麼了?答案一定是賣不出去,然後等到過期了,她把一大堆產品寄到我的公司來。說是要提供贈品⋯你覺得我敢送出去嗎?)

其實,就算最後一批貨賠錢換現金,沒有庫存就等於賺錢!不懂得這個道理的人,沒有條件做生意!如果公司員工這麼了解經濟學,老闆應該會很高興。

能夠換回$50,表示他很懂得消費者心理。有瑕疵的商品,不能夠賣原價。永恆真理是:只要這個東西還有需求,只要變便宜,消費者就有比較大的意願買它。

消費者的高興在於:一,買到了比預期便宜的商品。滿足感也還過得去。二,感覺在幫忙店家,有作善事的慈悲,好像也很環保丶不浪費。

上面這兩條就是我們去outlet和店家大出清的心情。第一條是價格上的,第二條是心理上的。其實,不管你多麼強調什麼品質,還有有機⋯還有什麼業界良心⋯只要是同樣的東西,在互聯網上,品質差不多的東西,低價就會贏,舉世不滅定律。消費者永遠想要用最低的價錢買到最好的品質。

(這一點我跟不少敝帚自珍的商家講不通,很多老闆總是覺得自己的品牌最好,沒有看到客觀事實,竟還跑來告訴我:他賣再貴大家都會買單。好像消費者看到他的牌子就應該自動加價。這真是偉大夢想,最好只是在夢中想一想!)

在消費心理上消費者很注重相對值,而不是絕對值。省了½我很高興。感覺自己很省又在做好事,所以吃了這個$50的便當,我的心情其實很好👍

有關於消費者的認知謬誤,知名的經濟學家奚愷元曾經出過類似的題目。

我現在來把它轉換一下:

請問一個便當$100變$50省得多?還是一間房子從102萬殺到100萬省得多?

大部分的人會答前者。

你有沒有搞錯?後面是省兩萬元吔!

回答前者的人往往在理財上變成「聰明的傻瓜」,只看到樹枝沒有看到森林。最後的結果常常是省了老半天自作聰明⋯⋯省小錢花大錢的代表。

下過一陣小雨,風一吹,我頭上的樹葉搖晃,雨珠散落在我頭上…。其實很浪漫。

呵呵,這是屬於$50的理性和感性。我真是一個天花亂墜的作者,只花了$50可以扯這麼多生意經。

看到這裡你一定是知音。謝謝你看完,這也是人生實用商學院的無聊筆記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